文/編輯部 攝影/程天佑

大量客家移民在清領時期遷入竹東,形成龐大的聚落。舊稱「樹杞林」的竹東,從日治時期末期至 1979 年林業都十分發達,現今中央市場所在處便曾是伐木集散地,聚集不少人潮,販賣食物的攤商見此漸漸入駐,久而久之形成市場。位於東林路、仁愛路十字路口的竹東天主堂,已經成為這座市場的重要地標,不僅如此,外頭還有不少街邊店面,甚或是搭建在馬路上的棚攤。若將內、外場相加,竹東中央市場擁有超過 500 個攤位,是全臺灣最大的客家傳統市場。
客家人可說是料理「米」的大師,運用無限巧思,創造出鹹食、甜點等各類「粄」,豐富每一天。舉例而言,粄條、粄圓等鹹食,能當成一道正餐,而甜味的水粄、複雜的九層粄, 則是大家族孩子們垂涎三尺、搶著分食的點心。粄不僅種類繁多、花樣百出,其中的米也是大有來頭,分為「在來米」與「糯米」兩大流派。在來米製作的粄,口感鬆軟,且較好消化,諸如水粄、粄條與九層粄等,都是使用在來米製作;烹煮後的糯米則軟黏有嚼勁,通常會做成粄圓、粄粽等,口感彈牙又能填飽肚子!


完整文章詳見《貢丸湯》vol.28「好好吃早餐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