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初稿/張玉伶 編修/吳君薇 攝影/程天佑

 
米苔目為傳統客家人在從事農事後的甜點,在田裡忙活了一天,來一碗冰冰涼涼的米苔目冰,不但撫慰身體的勞累,也撫平心口上的毛邊。若將米苔目拌入青菜、肉燥等製成鹹食,也令人食指大動。在竹東中央市場屹立約六十年的攤商「李記米苔目」,一家子餵飽了來來往往的竹東人,也在顧客們心底刻下了難以忘懷的回憶。

藍底白字、眨著大眼睛微笑著的童趣米苔目圖像,看似現代感十足的「李記米苔目」招牌,品牌已傳承超過半世紀。李記米苔目的故事,得由創辦者李阿春先生的故事開始娓娓道起。

從中央市場聚落附近的一個小小攤位開始,李阿春先生起初販售的餐點只有米苔目冰,最初該地甚至還不算是「市場」,僅有三三兩兩的攤位聚集於此。隨著市場漸漸成形,源源不絕的來客為當地增添買氣,而李阿春先生的營業狀況也越來越穩定,一轉眼就是二十年。

最初,米苔目得由手工操作石磨製作,一天約莫只能產出七、八十斤的數量。自1965年起,臺灣經濟逐漸好轉、工業建設加速成長,對外貿易開始蓬勃發展,李記米苔目也於此時引進工業化設備,大大提升產能。

李記米苔目第二代負責人李昌金先生,眼角彎彎地笑著說:「在農業時代,約七、八月要收割稻米的時候,我們客家人會有一種習慣是『換工』,大家互相幫忙,我父輩以前是自己製作米苔目,在割稻以後給幫助我們的壯丁一起吃。」「不過隨後,因為自家有在販售米苔目,加上我們引進了半自動化的機器,因此在這附近割稻的人,為了節省時間會來跟我們購買,逐漸地形成一種風氣。」李昌金先生分享,每到夏天時,客家人一定都要吃一碗米苔目冰,不僅清涼消暑,也隱含著互助、回饋的精神。
 
 


完整文章詳見《貢丸湯》vol.28「好好吃早餐」